新教材包括绪论、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现将其编写意图和特点简要说明如下。
一、把握基础性,适当体现先进性。
新教材知识性教学内容总体上不超过原材料的深度,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上略增笔墨,适当反映知识的来龙去脉,反映新进展;对某些相对次要、对学生发展价值不大的内容则进行了删减。
新教材还注意适当体现先进性。例如,在绪论中,介绍了生物工程在医疗、农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生态农业等内容;在各有关章节中,分别以小字和课外读的形式介绍了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转基因技术和克隆哺乳动物等内容。
二、注意与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衔接。
新教材充分利用初中生物课的基础,加强知识的衔接,避免重复。同时,新教材也注意与其他学科教材的横向衔接,并且注意加强本教材各章节之间的联系。
三、重视态度观念教育。
新教材中的态度观念教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生物学基本观点教育、环境道德观教育、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等。
四、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为了实现新大纲提出的能力培养目标,新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充实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指导的编写方式。
新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在数量和类型两方面都有明显的扩增。在实验指导的编写方式上,新教材做了以下几点改进:
1.将部分实验的实验指导编排在教材正文中讲述相应知识性教学内容之前,意在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自己获得结论,如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等。
2.新教材中有关生理、生化和遗传分析等类型的实验较多,对于这些实验,如果学生不清楚其原理,做实验就只能是照方抓药,不可能对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因此,新教材在大多数实验指导中设立了“实验原理”一项,加强了对实验原理的分析。
3.要求学生正确记录、表达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在实验指导中提出若干讨论题,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并从中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启示。
(二)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新教材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1.通过实验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2.通过介绍科学史上有关研究的案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新教材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介绍了科学家们研究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三)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新教材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1.通过趣味性强的设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2.通过介绍科学家敢于怀疑现有结论的事例,或介绍有待解决或有争议的问题,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3.提出一些开放性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5.通过介绍科学家用大胆的想象、丰富的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科学难题的实例,给学生以创造性思维的启示。
6.在某些实验的实验指导中,要求学生提出可替代的实验材料和方法,以及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7.在实验指导中指出一些思考性较强的讨论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渗透STS教育思想。
关于理论联系实际,渗透STS(指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体现科学与技术的相互支持。为此,新教材在讲述生物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同时,适当介绍了与生物科学研究密切相关的技术。二是体现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社会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外部动力。